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9年要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创建一批示范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培育一批智能制造系统集成服务商等。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正成为传统产业加快改造提升的有效路径。但怎么融合,还有哪些瓶颈亟待解决,都值得思考。近日,省人大代表、南京科远自动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胡歙眉来到位于江北新区的江苏中车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就行业的共同问题和其负责人进行了一番探讨。
江苏省人大代表胡歙眉
一年前才成立的江苏中车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如今能提供从物流、制造到运营的制造全生命周期智能化解决方案。比如在飞机生产线上,大到垂直升降货柜、智能架、升降机,小到零件、小成品、通用工具等,其使用、移动全都实现智能化管理,实现精益、可视化的装配生产线。江苏中车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副总汤军介绍,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主要是利用系统来控制整个生产过程。“系统会对生产工程进行引导,让工人按照要求操作。这打破了传统生产过程中对技术工人要求很高的限制,可以通过很多手段来防呆防错。”
这一业务与省人大代表胡歙眉所在公司南京科远自动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业务相像,只是服务对象不同。93年成立的科远股份,一直致力于以领先的工业自动化和信息化技术、产品与服务,保障企业的高效运营。在工业4.0、“中国制造2025”契机下,率先通过自动化技术与互联网前沿技术的深度融合应用、资源整合,构建EmpoworX工业互联网平台,并积极拓展创新模式的多元化应用,推出智慧工业、智慧能源、智慧城市完整解决方案,引领各行业全方位智慧升级。
双方就当前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遇到的问题展开交流,胡歙眉代表坦言,科远股份在近年来的发展中遇到了一些人才瓶颈,在部分培育期的智慧业务方向,迫切需要大量了解客户痛点、熟悉生产业务的高尖端人才,发现、引进、留住这些人才比较令人头疼。对于胡歙眉提出的这一问题,汤军表示,随着业务的不断增长,他们发现自身同样存在招聘人才的劣势。
在胡歙眉代表今年所提交的建议中,“促进人工智能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紧密结合,帮助企业从全国全球引进人才”是很重要的一条。她建议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共建平台,如在企业内部建设博士后流动站等。
交流中,胡歙眉代表希望,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下,新兴企业正不断出现,但多是小企业单打独斗,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与抱团。她建议,政府仍要继续搭台,企业也要主动去“敞开心扉”:“有些技术光一家公司是很难做到的,需要和国内的同行或研究机构合作。”
(文章来源:江苏新闻广播/丁凤云、实习生王世慧)